员工之星:润物细无声
2007-07-02


——访制剂车间潘镜森老师傅


如今,本栏目算是小有名气的(去年获广州地区企业报新闻好专栏奖)。这里诞生的员工之“星”,可谓光彩照人。谁知,星光的背后,更多是默默的奉献。长年累月,不骄不躁,润物无声,活出劳动者的真本色。潘镜森就是这样的人。


高人一等


这高人一等,一是说他的专业技术实在是高,二是说他低调如隐身“高人”。这不,我在公司宣传干事逾20年,也未发现这颗“星”。近期,如果不是叶倩宜设备主任再三推荐,如果没有何凤娟(他的老搭挡)的引见。恐怕又多了颗流星了(他即将退休了)。


“他的技术全面,特好。”在制剂车间保全组里赵组长说。20多年来他精修设备无数,公司全部生产线都经过他的改良。96年至97年间,他带领保全组改造蛇膏的自动贴招机(打印批号的色带),改良后生产的每批少用色带近一卷,全年节约几万元。今年5月中旬,合剂灌装机操控理盖的PLC控制元件坏了。电告厂家,说最快要一个星期才可修复。众人束手无策之际,潘师傅迎难而上,大胆设计控制电路,仅一天就搞好。他敢碰硬,凭藉的是他对电机的设计、制造、安装等环环精通的本领。再说打包机,原来功能过剩,常闹毛病。他优化设计,去繁就简,因为修改得妙,让售后服务的厂家技术员惊讶道:“你们公司有个‘高人’啊”。


能修不换


“修了又修,改来改去,总舍不得换新的,节省了又不是自己获利,车间得益,唉……”胡家欢说起他的师傅来是“又爱又恨”。20年同事了,最“怕”跟他修机。他总是不厌其烦,一修到底,能修好的决不换新。曾用两台旧机(报废)拆装重整为一台新的贴招机应急,因此节省约20万元。他长年对机械的揣摩与实践练就一手修机的绝活,对诸“疑难杂症”,他总能“妙手回春”,原来与他“备战备荒”有关。他平日爱到废品仓寻宝,备好大量还有价值的机件。确信那句名言:“无所谓废物,有的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”。“那么节省干啥,老顽固。”对流言他不屑。“我们是搞维修的,不是来‘换嘢’的!”他声色俱厉,好一副“坚持节约闹革命!”架势。


工作为乐


“他是‘机佬’,总爱与机器为伴,说的少,做的多”冯国达工会小组长倜侃说。一个人的幸福、快乐莫过于有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。潘师傅找到了,所以他工作并快乐着。就算假日也爱回厂义务劳动,自得其乐而不在乎名利。多年QC小组攻关是骨干,却从不挂名,好让年轻人冒尖。廿年工作何以乐此不疲? “其实做人至紧要是恰当定好位,还有培养兴趣,从小做起……”他的乐观感染着同事。那天访问中大家自觉地围拢七嘴八舌,分享见闻体会。好一个和谐而快乐的集体,看合照,那潘师傅依然手把着工具,似乎快乐地“工作”着(见图)。


多读书吧


“对伙伴们,有什么愿望啊”我问。“多读书吧。”说话间他额头上的抬头纹也绷紧了。他有“倚老卖老”的本钱啊。从83年底进厂,就直钉在维修的前沿(就任车间副主任时也不坐办公室),他爱书读书(就连读电大“80届的”教科书还在),他常用书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他说一本在广西桂林买的《电子机械手册》一直指导着他“搞掂”无数坏机。“不要死读书,要善于思考”他说管理话题:“既要加强执行力,也要存质疑。事有不周详,敢于提出问题,才能有效解决问题”。他的话发人深省。是的,早有评论要文直指“执行力并非态度决定一切”。执行力的强弱关键要着支持、协作的体系与平台……


潘师傅很有系统的观念。在对公司所有重大设备的选型时,不崇洋迷外,善于考究工艺、材质、维护等等环节。体现出较强的知识力、思辨力和行动力。这些都是拜长期读书所赐。工友们,多读书吧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/ 刘泽恩)



潘师傅和他可爱的伙伴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