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材大用” 白云山潘高寿职工“五小”项目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
2024-07-03

“这不仅仅是生产一线技改提升的一次实践,更是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。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应用!” 由白云山潘高寿二车间申报的《一种塔簧式灌装头》实用新型专利于近日顺利通过了审批并收到了专利证书,团队成员们都激动不已、备受鼓舞!

为解决染菌问题,二车间管理人员和保全班组集思广益,着手对高速回转式灌装压盖机进行了优化改造,将原有的硅胶球式灌装头,优化改造为企业自主研究的塔簧式灌装头,在有效降低微生物风险的基础上,减少了清洗耗时,有效生产时间增加1小时,日均产能增加1批,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、扩大产能。

e54381d30abe91ba07ac813c90fa92c.png

为了寻找染菌风险的根源,团队成员进行了全过程排查,最终将风险点锁定在高速回转式灌装压盖机的灌装头上。该设备原装配置为硅胶球式灌装头,他们将其进行拆解查看后,发现结构复杂的灌装头内存在残留水。正是这些残留水影响了药液损耗,并有滋生微生物的风险。

若运用热风烘干等方法将残留水排净,则微生物检测结果安全稳定。但这一清洗操作过程耗时较长,影响生产效率,且需要人工辅助、手动提升灌装头进行排水,存在夹伤手指的安全风险。

找到问题所在,团队开始研究措施,积极探索,解决痛点。

针对问题所在,团队尝试采用更加便于清洗和排水的塔簧灌式灌装头。经过反复的头脑风暴,他们一步步绘制图纸、制作样品、测试改良、验证稳定性,终于制作出在装量、性能、结构上完全可以替代原硅胶球体且符合GMP标准的灌装头。

“两个月的时间,十几次的测试和改良,这是一个反复打磨、精益求精的过程”,二车间主任黄建平介绍道。每一次测试验证都是一次考验,样品尺寸存在偏差、回弹还不够顺畅、内部结构还不够完善……面对一个个问题,团队成员不懈努力,逐个攻破。全面替换新的塔簧式灌装头后,综合每天缩短清洗排水时间60分钟,且无需人工辅助,节约工时约12个工时/天。

“取得实用新型专利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”,下一步他们还要不断优化现有的清洁方式,并逐步论证、验证其可行性。

这一改造也打破了备件供应僵局。因原设备厂家已停产硅胶球,目前无法在市面上找到合适配件。原硅胶球随时会出现老化、失去弹性的情况,进而导致设备停摆。

而企业自研的塔簧式灌装头,利用塔形弹簧的锥形结构及管筒间隙配合控制,整体结构巧妙简单,拆装便捷。采用的不锈钢材质符合GMP要求,材料普遍易得,且耐腐蚀、耐高温、使用寿命长,成本低廉、性能优越。经测算,本次改造的运用可节约备件成本9万元以及购置新设备的潜在费用200万元,效益显著。

像自研塔簧式灌装头这样的“小改进大提升”在生产一线正逐步成为常态。白云山潘高寿工会紧紧围绕精益生产、降本增效、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,持续开展“五小”活动,不仅让职工看到了“五小”创新成果在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劳动强度、节约成本等方面带来的成果,还有效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,让创新成为一种工作日常。自2023年活动开展以来,职工总共申报了80个项目,累计创造经济效益900余万元。

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。白云山潘高寿工会将继续扎实推进“五小”创新活动,引导职工以“小”问题入手,从“小”创新做起,立足本职岗位,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动脑筋、想办法、解难题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汇聚成白云山潘高寿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。